约7200字。回答
北 岛
一、教学要求
1.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前提下,体会作者的反思与批判、怀疑与思考、反抗与牺牲以及它所表现的历史警醒与未来信念。
2.体悟作者诗歌的艺术特征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二、学习要点
1.诗歌的精神特征及抒情主人公的人格形象
2.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创造的特点。
三、作者生平
北岛(1949—— )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1968年在北京四中高中毕业后,在北京一个建筑公司当过混凝土工人。1970年在华中和沿海地区度过了一段时间,从那时开始写诗。1978年10月,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的旗帜人物。1989年4月,离开祖国,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
四、作者作品
1、思想内容 :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
2、艺术特征: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3、代表作品:
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
五、创作背景
《回答》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今天》创刊号(1978年12月23日),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 期。《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诗人已经从顶礼膜拜、盲从苟合、随波逐流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他以怀疑、指控的态势切入与之格格不入的现实,表现他对生活的决绝的批判、否定和毫不妥协的反抗。他的诗集中地表现了一代人所特有的悲愤和沉思。
《回答》是北岛最著名的诗作。这首诗对那个变异社会表示了怀疑和否定,诗人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生存的忧患,面对黑暗和荒谬,以挑战者的身份发出“我不相信”的回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