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之虚实学案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51 KB
评级:
时间:
2009/7/4 12:36:29
下载:
本月:1 总计:66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12340字。
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之虚实(学案)
一、虚实在诗词鉴赏中的运用
1、概念:“虚”指作品中的空白或想象性内容,“实”指实物实景
2、作用:①留下“空白”,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丰富内容,充满想象,增强表现力
3、答题步骤:概括材料内容,辩明虚实性质,分析用意好处
4、典型例题:06天津08江西卷
例1、「08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例2、06天津卷(唐诗)
凉州词(其一)
张 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虚实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运用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06四川
例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2009年高考语文每日必练精品试卷 通用
备考2010高考语文:精美散文阅读(1) 人教版
高考语文串台词和广告词ppt 通用
北京海淀区语文中心组解读200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
湖南卷2004-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人教版
江苏省盐城市2009届永丰中学高考语文押题试卷 苏教版
2009年广东省《语文月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粤教版
查漏补缺求实效,突破难点夺高分——2008年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复习..
查漏补缺求实效,突破难点夺高分——2008年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复习..
高考语文热点解析学案: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