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二中初一语文阅读训练题
命题 熊小荣
一、 阅读理解
(一)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冶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括号中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桓侯见蔡桓公( ) 使人索扁鹊( ) 汤熨之所及也( )
2、 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冶病?桓侯是怎样回答的?桓侯为什么不听扁鹊的劝告?请选用原文回答:
扁鹊劝桓侯说: ;桓侯回答说:
桓侯不听劝告是因为他认为: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用现代汉语说,意思是 。扁鹊最后一次见桓侯“还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蔡桓公有病而不接受冶疗,最后导致死亡。这一故事后来概括为一个成语。你知道这个成语吗?这个成语是
5、读了这个故事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启发。同学们,你的感受和启发是什么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 现代文文阅读
(一)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啊!”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担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拄她的手,对也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担着沉甸甸的渔网……
1、 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