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200字。  语文必修一第1、2单元测试
  (满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chìchù(      )  青xìng(     )   fǔ(      )心     bānlán(        )
  liáokuò(        ) 颓pǐ(     )   zōu(     )生     chēn(    )目
  (答案:彳亍、荇、拊、斑斓、寥廓或“辽阔”、圮、鲰、瞋)
  2A.填空(3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例)著作,相传为        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
  (答案:编年史  春秋  左丘明)
  2B.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顺序是(只填序号)。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仅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答案:③①④②按空间顺序排列,还要根据关联词语考虑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3.默写。(8分)
  (1)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2)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                    ,                   。(3)携来百侣曾游。
  。……书生意气,                  。
  (答案: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挥斥方遒 )
  二、课内阅读(25分)
  4A.阅读下面诗节,完成问题(8分,各2分)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1)这一诗段的叙事中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加以说明。
  答:                                                                      
  (答案:写大堰河的凄苦身世和死后的凄凉,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同情,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恨。)
  (2)诗中的定语多用数量词,其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更加突出了她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
  (3)“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                                                                      
  (答案:扩展了诗歌的主题,表明大堰河只是受苦受难妇女的代表。)
  (4)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答案:排比和反复)
  4B. 阅读下面诗节,完成问题(8分,各2分)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诗中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诉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倾诉了诗人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
  (2)联想与想象是诗歌的两只翅膀。作者由上阕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答:                                                                       
  (答案;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                                                                       
  (答案: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4)“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你是怎样理解“挥鞭”一词的?
  答:                                                                      
  (答案:“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英武的性格特征。)
  5A.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7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