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40字。《定风波》教案
  江门市新会李文达中学       钟惠琼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2、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导入,了解作者
  一、切身导入,引起兴趣:
  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子——结婚生子——供子读书,人生很无趣,是么?然而有一个人,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后人对他的评价:“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这个人是谁?
  学生一起回答:苏轼
  第二个环节:诵读课文,积累感悟
  一、 了解教学目的: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
  2、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   3、 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
  二、三分鉴赏七分诵
  1、同学读,同学点评。2、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读出节奏: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3、听录音,标停顿。再全班齐声朗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三环节、分析课文。
  1.、小序写什么内容?起什么作用?
  小序点明了时间、地点、天气、人物、缘由
  作用:交代写作背景
  (全文翻译: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2、写作的社会背景:
  本词写于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作于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晚年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