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2130字。
粤教版选修2 唐宋散文选读
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辨析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揣摩作者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和情感。
2.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
3.体会山水游记中写景与议论的表达作用。
4.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加强顾问修养。
写作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描绘景物的方法。
2.学习通过具体景物的描摹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构思方法。
3.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单元内容概说: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揣摩情景交融的手法,领悟文章的哲理性。四篇文章皆为山水游记。
《小石城记》通过写小石诚山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观却埋没于荒僻之乡,引发对美的事物被压抑、遭遗弃的郁愤之情,并借以抒发贤才遭贬逐的天涯沦落之感。
《黄州快哉亭记》记述了建造亭子的有关问题,描绘了登临所见景色并由此引发感慨,抒发议论,认为士处于世应该心中坦然,并以此慰勉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被贬的人,反映出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
《道山亭记》具体描绘福州的山水之险、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的情形,形象地表现了福州特有的险恶地形,高度评价了程师孟的治郡业绩以及他的旷达脱俗。
《百丈山记》描绘了百丈山的胜景,于描绘中寓赞美,也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审美观察力。
1.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教学目标】
1、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形体孤独寂寞、性格清高孤傲的老渔翁的形象。老渔翁的形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诗人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江雪》诗正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
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独寂寞郁闷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十年,却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永州八记”就作于永州。
“永州八记” 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这些作品把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摄入笔端。作者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的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二、推进新课:
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
2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2、难点:引录宋玉《风赋》中的故事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
二、推进新课:
1.简介作者: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19岁与兄轼同登进士第,次年同试制策。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苏辙为人沉静简洁,鲜言寡欲,性孝友。“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宋史-苏辙传》)。苏辙散文汪洋澹泊,与父、兄合称“三苏”,他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有《栾城集》、《栾城续集》、《栾城后集》等。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2. 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