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570字。
  《落日》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记者朱启平所写的通讯风格。
  2.     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
  3.     通晓日本军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培养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
  学习重点:
  1.“点”与“面”结合的写法;了解通讯的现场真实感。
  2. 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接合。
  一、预习指导: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哔叽(bì)绶带(shòu)舷梯(xián)挪动(núo)
  B.湔洗(qiān)顷刻(qǐng)拾阶(shè)翘首(qiáo)
  C.半晌(shǎng)昭彰(zhāng)虔诚(qián)归咎(jiù)
  D.应酬(yìng)赎罪(shú)亚裔(yì)撰写(zhuà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伎俩摧枯拉朽端倪妄加揣测
  B.耸峙焦躁不安梦魇永葆生机
  C.肃穆白浪如炼呼啸感慨万千
  D.嬉笑诙谐幽默悚然厥功甚伟
  3.了解有关抗日战争信息。
  4.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又称新闻侧记,通过生动感人的镜头,截取最富特征的横截面,使读者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
  5.历史背景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二、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把握结构
  阅读指导:
  1. 抓住叙述要素:人物及其行为,事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2. 抓住叙述线索:时间、地点的转换,人物、事件的关系。
  3. 抓住重要标志:关联词语、指代词语、插入性词语、表顺序词语,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
  4. 提取重要信息,理清脉络。
  阅读思考:
  1. 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点拨:用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每个片段既有联系,有个成体系,使文章条理清晰
  2. 文中除了顺序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何作用?
  点拨:插叙,充实内容,联系历史,感动人心。
  3. 本文结构如何划分?
  点拨: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着重写了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前半部分(第1-2段)写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和盟军最高统帅的到来,在众多的人物中突出中国代表。后半部分(第3段)写日本代表的出场。
  第四部分,整个通讯的高潮。第1段,写麦克阿瑟宣读讲稿,接着写日本代表签字的状况。第2段,是写和日本作战的各国代表的签字。
  第五部分,是尾声。写了三个小花絮,或者说是小插曲。第1段,借“投降书脏了”嘲弄日本人。第2段,写盟军空军组队参加受降仪式。第3-5段,是由一位年轻水手的话引发的联想和思考。
  (二)、研读课文,分析内容。
  1.开头,为什么要说“9时10分”呢?说道“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