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题,约8760字。
福建省厦门市2009届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卷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全卷四个部分,计26小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以0分计算;
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满分:7分)
[一] 完成第1题(7分)
1.根据对话情境,完成三个小问题。(7分)
自习课上,刘刚只顾埋头发手机短信,同桌方洋很反感。
放学后,方洋劝刘刚说:“我觉得中学生使用手机不好,既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也会干扰周围的同学。”
刘刚却不以为然地说:“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中学生也需要沟通,有手机方便了与家长、朋友的联系。中学生使用手机我看挺好的。”
……
(1)方洋和刘刚争论的焦点是( )(2分)
A. 中学生学习好不好无所谓 B. 中学生带手机到底好不好 C.科技是否发展
(2)刘刚要表达的观点是( ) (2分)
A. 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人类服务 B. 中学生使用手机便于沟通 C. 中学生可以使用手机
(3)假如你是方洋,你会怎么说服刘刚?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
第二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6分)
[二]完成2—7题(36分)
2.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1分)
(2)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
(3) 学诗歌要抓住意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使用了九个意象,传情达意。比如“ ,
”,这两句中的“老树”、“流水”就是意象;学诗歌要领会意境,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一句就表达作者希望能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并体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一意境;学诗歌更要品味情感,李商陷《无题》“ , ”,抒发了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的情感;学诗歌更要善于联想,读到了王湾《次北固山下》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就要善于联想到余光中《乡愁》一诗中的“
”这句诗的内涵。(7分)
(4)征蓬出汉塞,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分)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即可)(2分)
A.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B.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C.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4.小芳和妈妈到商场去买衣服,有两间试衣室里的“友情提示”引起了她的注意。其中一条“友情提示”是这么写的:“请注意别让您的口红留在商品上”,另一条“友情提示”这么说:“请注意别让我们的商品破坏了您美丽的妆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