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300字。  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第Ⅰ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参与赠与  薄纸厚古薄今 暴风骤雨一暴十寒
  B.撇开撇弃  便宜大腹便便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C.启蒙蒙蔽  呜咽细嚼慢咽 气喘吁吁长吁短叹
  D.闭塞阻塞 翘首大翘尾巴   心里着慌顺着竿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吞噬 赏赐 潸然流涕 明眸皓齿  B.懈怠 笃信 恢谐调笑 无与伦比
  C.许诺 拜谒 笑容可鞠 峰回路转  D.模样 仓猝 白玉无瑕 情投意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路瓦栽的丈夫得知妻子丢失了项链,惊惶得面面相觑。
  B、那女人叹一口气,心灰意冷的收拾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
  C、他住了口,措手不及,因为看见妻子哭起来了,两颗大大的泪珠顺着眼角流到嘴角来了。
  D、如果妻子死了,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一 部分,只要他管不着,他就觉得逆情背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从考古发现的大量事实,充分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江文明已发育得相当成熟,它与黄河文明“本是同根生”,而非黄河文明传播的产物。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