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听听那冷雨》教案15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版本:
苏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55 KB
评级:
时间:
2009/8/14 13:00:57
下载:
本月:1 总计:200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4520字。
听听那冷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品读,理清思路,体会余光中笔下“雨”的美。
2、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意境,体会文章中浓浓的家国之思。
3、通过文章引导学生体会“文化乡愁”,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重点难点
1、体会“听听那冷雨”中“听冷雨”所蕴含的深深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
2、品位语言,体悟意境。
三、教学方法:
1、运用美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美意境美。
2、提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体悟余光中先生那浓浓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
四、教学课时
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柯灵说”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那么在这种思恋中再加上一点雨呢?一点冷冷的雨,又会怎样呢。1974年的台北,春寒料峭,时而淋淋漓漓, 时而淅淅沥沥,有一位诗人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穿行在厦门街的长巷短巷,潇潇的冷雨打在他的伞上,更滴落在他的心里,《听听那冷雨》,是他久别故土漂泊半生的无限感慨,更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乡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台湾作家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节选部分,感受那一份绵绵的乡愁。(营造雨的氛围,展示课题)
(二)走进作者(课件展示)
(三)进入文本,赏析意境,体悟乡愁
1、读文先读题,由文章题目引入听雨。我们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它的题目,因为,题目中往往包含着文章的主要意象或意境如荷塘月色,大家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具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呢?(具备)那本文中主要的意象是什么呢?(雨,而且是冷冷的雨)
为什么是“冷雨”,在听雨的描绘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 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寒冷。
(2) 表现作者远离故土内心的凄冷。
一位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故国之思.
雨的意象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冷雨这就构成了意境.景加情就是意境.
明确概念:意境是指独创性的艺术天地,它是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形神皆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2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1)、 同学们读了这一篇文章后,是不是感觉语言很美,但有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它的语言不好理解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的作者不仅是一位散文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是用一种诗歌的语言来写散文的,并且文章中化用了许多的传统文化经典诗句。但是它的主旨却是十分明确的,因为无论他写到美国、还是台湾,最后他的落脚点总是回到中国,回到大陆的,这就很好的表现了他的那种深深的家国之思。把握主旨,抓住主要的意象,还是可以理解并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的。下面请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听听那冷雨》ppt66 北师大版
《听听那冷雨》ppt65 苏教版
《听听那冷雨》ppt64 粤教版
《听听那冷雨》ppt63 苏教版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3 苏教版
《听听那冷雨》ppt62 苏教版
《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和同步练习 人教版
《听听那冷雨》ppt61 苏教版
《听听那冷雨》ppt60 苏教版
《听听那冷雨》ppt59 苏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