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40字。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三 单元 第 1 课时 2009 年 9 月 14 日
教学
内容 总第10课时 9 故乡 第一节
把握时代背景,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教学
目标 知识 了解时代背景,熟读课文,梳理小说的人物、情节及结构。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 初步认识作品中揭示的农村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日益贫困,
培养阅读梳理的信心,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点 课文第二部分(在故乡)所记情节的梳理,全文层次的归纳。
难点 梳理文中的顺叙与插叙部分,归纳本文的行文思路。
教法 引导 合作探究 点拨 教具 九上课本 资料幻灯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发放演讲比赛的奖品。表扬优秀的同学。
一 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雪后捕鸟一节,
问题导入:这是谁教给鲁迅的?
从闰土导入本文,点拨
本文的文体——小说、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
展示资料组织学生阅读,结合课下注释及课前提示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及要揭示的社会生活—— 农村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更加贫困;
二 回忆小说的三要素,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记叙的主要人物及相关的情节。
限时10分钟阅读,板书提示关键信息。
个别指导标出段落及人物。
针对学生阅读情况,指导个别同学上前依据板书提示完成相应内容的概括。
听读课文片段,明确本文的常识,自主阅读课文,结合相关的资料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用时 5分钟)
回忆小说的三要素,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记叙的主要人物及相关的情节。
(用时 10 分钟)
阅读较快的同学上前板书相关的概括。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引导把握本文要揭示的社会生活。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梳理能力,速读课文,提取文中重要信息。
教
学
过
程 三 指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
问题探究:
1 如果将本文分成三个部分,你认为应该怎样划分?这什么?
限时思考,听取学生回答,点评明确——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2文中对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
明确 —— 闰土、杨二嫂、“我”;
组织学生找出描写闰土、杨二嫂的段落,两人合作探究内容的概括;
听取代表发言,点拨其中的回忆段落及过渡的语句,回忆倒叙、插叙手法,引导明确回忆少年闰土所用的记叙手法——插叙;
四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完成本文第二部分的层次结构,完善板书。
布置课下练习:
1 熟读课文,划出文中生词(双音节、四音节词语),抄在作业本上,并利用工具书进行解释;
2阅读文中关于闰土描写的段落,试比较少年与中年闰土有何不同。
提示:1 外貌; 2动作、语态;
3 对“我”的态度;
4 对生活的态度; 自主思考,个别回答,共同明确三个部分及所在的段落。(用时 5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