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10字。  《青玉案 元夕》教学设计
  一、课程分析
  《青玉案 元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了观灯女子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但这一切仅仅是陪衬而已。作者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些笑语盈盈的女子,是衬托“那人”的孤独寂寞。梁启超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其实,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有着作者自身的影子,或者说这简直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学习这首词首先要把握场景描写的方法技巧,同时注意揣摩“那人“的深刻含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古典诗词,其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尤其对辛弃疾不乏了解熟悉,他的词多是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但这首词的风格有其特别之处,那就是以婉约之形表豪放之实,这一点学生不好把握,需要点拨。
  三、设计理念
  经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的学习、积累,学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首词在字面层次上的理解不难,难的是通过写作背景理解“他”的寓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境界。而且诗词中关于元宵节的作品也不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我在拓展部分安排了另一首词——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夕 》。设计本节课堂时我遵循一下两点:
  (1)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从字面层次研读词的基本意义、基本内容。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转移,老师适当点拔,从背景角度切入帮助学生理解“他”的寓意。
  四、学习目标
  1.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 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2. 难点: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