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80字 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
  语 文 试 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  2009.08
  命题人:刘鸿雁
  第一卷  阅读题(75分)
  必考题(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千草之间也绝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任选四题)
  (1)非礼勿视,          ,             ,非礼勿动。(《论语》)
  (2)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赤壁赋》苏轼)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4)四十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5—9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又称宣子)、士季(又称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