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概写”题解题四法
江苏省兴化中学 王广清
“新闻概写”题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新题型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考生对这种题目的感觉是“看得懂,但答不到点子上”,因而失分较多。那么,如何准确答题呢?下面介绍的四种方法将使你茅塞顿开。
一 、化零为整法
有的语段材料有明显的中心句,压缩时只要将中心句摘出来即可;但是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所给的语段材料往往没有中心句或已被命题人有意删除,这时候,考生就必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将分散的要点摘出来,化零为整,进行有机整合。如:
[示例] 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60个字。
5月27日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论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
(2002年高考北京卷第23题)
[解析] 本题如果仅仅抓住第一段或第二段来概括都会导致要点遗漏,必须将分散在两段中的信息要点摘出来有机合并,化零为整。第一段的要点是“由谁主办的某某会议将在某时某地举行”,第二段的第一句即为中心句,下文都是对这一中心句的进一步阐释,故只要摘出这个中心句即可,考虑到字数限制,可有可无的可删除。答案为: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于5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二、同义替换法
有时候,考生不难筛选出所要压缩语段的信息要点,可与题目中字数要求相距甚远,此时考生不妨寻找与信息中意义一致较为简洁的同义语来替代。如:
[示例] 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幅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传,这幅“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近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2003年春季高考第24题)
[解析] 新闻的标题往往要求准确、具体、醒目,要能涵盖新闻材料的主要意思。就本题而言,明眼的考生一般都会看出材料的落脚点是最后两个问句,可题目要求不超过12个字,而这里却有近50个字之多,此时就必须进行技术处理,运用同义替代语给这几句话“整容”。首先要将“这幅画”具体化,根据上文,即指“中国的‘木美人’”,又由于文中有“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这样一句,因此将其还原为“中国的《蒙娜丽莎》”也可。再抓住最后一句“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即它仍是一个谜,可用“之谜”一词代替,由此答案可表述为:中国的《蒙娜丽莎》(或“木美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