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个字。
22.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陋室铭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铭”这种文体;对照注释,翻译全文.对重点句翻译: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自学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作者刘禹锡。
二.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意: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调素琴( )
2.《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关于“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案:1.注音xīn tái rú dú tiáo
2.《全唐文》、唐代、刘禹锡。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3.D
三.初读课文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教师点出重点词句.(名、灵、斯、馨、上、入、乱、劳、之)
四.自学指导:
1. 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句?它的深刻含义是?(指导学生理解比兴)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五.课堂达标:
1.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2:文中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这是运用的手法。
3: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其“陋”的?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
4: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写到诸葛庐,子云亭?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