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文采训练
排比句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接起来用,叫排比。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在引论、本论、结论等各部分中,均可以使用。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正反对比句皆可使用。运用排比句,可有效的增强语势。
例一
大家都学过物理,知道了热是什么,那就是分子的振动;分子振动的速度越高,热量就越大。全民族的每一个分子都振动起来,何愁四化建设大业不能早日建成,和愁民族巨龙不能早日腾飞呢?
那么如何振动呢?等吗?你等我振动,我等你振动吗?不!我们已经等了四十二年。四十二年,凡尔纳的登月计划已经成为事实;四十二年,日本已经在战后的废墟上建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四十二年,世界已经出现了令我们陌生的形象……我们还能再等吗?不,振动起来吧,全民族的每一个分子!
例二
也许我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到生活失去了它本应有的温馨。不是吗?马路上的果皮,长椅上的足迹,楼道里的垃圾,人群蜂拥的公共汽车站,屡建屡毁的街头电话亭……当我们有意无意地创造这样的"杰作",当我们身受其害却又止于抱怨,甚至还要别人也来"沾光"的时候,生活还能是美好的吗?
条件句
所谓的条件句是指由条件复句构成的排比句或对称句。正因如此,只有前后两部分间具有条件与结果关系时,方可使用条件句。它常用条件复句的关联词与对称句的重复词语,直言之,条件复句的关联词是构成这种排比句与对称句语言标志。
例: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这样吗?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转折句
我们这里所说的转折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转折复句的连用,它们或者以对称句出现,或者以排比句出现。特点是句式整齐而富有气势,语言铿锵而富有节奏。
因分句间语意相反,所以它特别适用于用来论证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全面看问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哲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