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80个字。
《长城专题》
教学设想:
这是一堂网络环境下的专题课,在本专题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传统课堂的互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与欣赏、讨论相结合。长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学习本专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课前放手让学生先分组搜集资料、制成作品,初步感知长城丰富的文化现象,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初步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和概括能力。
2. 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了解长城的构造;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了解长城的现状;关心长城的未来。
过程与方法:
发挥网络优势,放手让学生先分组搜集资料、制成作品,初步感知长城丰富的文化现象,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探究长城文化,在综合、概括及比较中,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搜集占有资料、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比阅读两篇选文,初步了解长城的价值和长城文化的内涵;
2.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长城谣》导入。
导入语——都说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可为什么人们会这么评价它呢?大家课前应该都搜集了不少关于长城的图片文字资料,看能否从中找到依据。
学生活动:
交流课前搜集的长城图片,并对图像进行解说,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学习目标:研读选文一、二,讨论文后探究问题
二、比较阅读
(一)默读选文。
(二)(课件展示)思考这些问题:
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构造”各指什么?
(1)万里长城的构造。
(2)城墙的构造,在明朝以前,大多是土筑或石砌的……
(3)现以明朝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说明它的构造。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长城各部分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墙身随地势起伏有高有低,底宽顶略窄。)
(2)城墙顶部;(构筑精细厚实,垛口利于瞭望和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