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40个字。
  《雷电颂》教学设计
  三正初中   高越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介绍
  1、戏剧知识简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按反映矛盾的性质和表现手法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语言表现的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2、屈原简介:
  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看透了秦国侵吞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系念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前途。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张仪、南后之流嫉妒和卑鄙诬陷,横加以“淫乱宫廷”的罪名而含冤莫白。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3.作者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 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他的许多代表诗篇皆出于此,如《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匪徒颂》等。
  4.历史剧《屈原》的创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气焰嚣张,横行无忌。一部分坚持斗争的文艺家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纷纷创作历史剧,借古喻今,用中华民族历史上坚持正义、反对邪恶的斗争史迹,来教育和鼓舞人民,通过历史人物之口,表达人民的要求和希望。
  郭沫若,是这一时期历史剧作家的杰出的代表。在这最黑暗的日子里,他创作了六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作者一方面深刻地揭露了外来侵略者、本国反动统治者和叛徒汉奸等形形色色丑类的本质,无情地鞭挞了他们专横凶残、卑鄙无耻的灵魂;一方面深刻发掘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英雄义士的高风亮节,热情地赞扬了他们爱国爱民、忠贞刚直的高尚品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