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长沙市
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负者歌于途 ( ) B.杂然而前陈者 ( )
C 去国还乡 ( ) D 长烟一空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小要求加标点符号)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答: 【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参考答案:1. A 负 (背着) B.陈 (摆放) C 去 (离开) D 一 (全)
2.(1) 没有这种人,我同讹一道呢?
(2) 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D
二、 兰州市
(一) 阅读下面《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文段,完成1—4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1分)本文是柳宗元 中的第一篇。
2.(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自余为僇人,僇:
②穷回溪,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4.(2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自己“恒惴栗”?
(二)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完成1—3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
1.(1分)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2分)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参考答案:(一)1.永州八记 2.①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②穷尽。 3.空隙时,就漫步而行,漫漫而行…… 4.故意言过其实。既表明对贬谪流放的愤慨,又引起下文的“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