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浅近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3.正确理解并准确解释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文言词法、句法。
4.积累并掌握简单的文言现象,并训练语感。
【考点聚焦】
1.直接用现代汉语翻译某个或某些指定的句子。
2.选出对某个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项。
3.选出对某个句子意思理解有误的项。
4.列举一组句子及翻译选出其中释义正确的项。
5.列举一组句子及翻译选出其中释义有误的项。
[知识累积]
文言语句翻译一般选择文中包含常见的文言文语言现象的句子和与文章中心相关的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应对这类题应把握如下内容:
一、重点词语。
现代文和文言文比较,词汇的变化是比较大的,需要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它们的含义,只有了解并积累掌握一部分常用的实词虚词,才能读懂文言文。
文言实词要注意这样几类语言现象:
1.古今异义现象。
就是今义与古义比较意义有改变,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是“时”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秋天”的意思大相径庭。又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包含“妻子和儿子”两层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比较扩大了,这类词就不能继续用现代汉语的习惯来译。
2.一词多义现象。
就是同一个文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如“属”字。在“有良天美池桑竹之属”中当“类”讲,在“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当“嘱托”讲,在“徒属皆曰”中当“所属的人”讲,在“属引凄异”中当“连续”讲,换一个语言环境就变一种意思。这类语言现象在文言文里较常见,平时学习时要养成常梳理分析的习惯。
3.通假字现象。
它们在翻译时一定要译成所同的那个词。如知道了“项为之强”中“强”同“僵”,整句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不然,就可能翻译不通。所以,通假字平时要多记忆一些,那样,一看见就能迅速反应,顺利译出句子。
文言虚词比较复杂,在翻译文句时要字字斟酌。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必译”和“可译可不译”两大类。翻译时对“必译”的虚词一定要译出,“可译可不译”的尽量不译,以免出错。
二、特别句式。
与现代汉语区别最大的文言特别句式是省略、倒装、判断三种句式,翻译时要格外注意。
文言句式的省略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量词省略、代词省略,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意思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文言句式常见的倒装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一般有如下规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翻译时要确定好语序。
判断句常见的标志有“者”也”“者……也”,也有没有任何标志的,需根据语意推断,翻译时应加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