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新华中学 周子武
提起新课程改革,我就会想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轰轰烈烈的素质、应试教育之争来。想当初,一个学校匆匆成立些吹拉弹唱之类的兴趣小组,便急忙对外宣称在搞素质教育,一时八方叫好。可现在为什么不见或少见这样的焦点了呢?其实我们要想真正办好一件事,重要的不是那些无谓的争端和太多的“重视”,关键在于其精神、理念的领会以及与实践的结合上,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丰富、完善理论。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之途充满坎坷,我们如果忽视了那些显在或潜在的障碍,仅仅搞一次新课程改革“运动”的话,很可能就会是再一次的“新瓶装旧酒”,不过是披上了一件漂亮的花衣裳,而这样的花衣裳穿上几茬也会变旧的。
一、 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角色、作用问题
关于新课程,我们读的最多的是教育行政官员的讲话、报告,教育研究人员的论文、专著。翻阅一下教育期刊杂志,听几场教育官员的报告和教育研究人员的讲座,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套套的“教师怎么做”的理论。而问题的关键是:置身于教改第一线的教师却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他们搞不清自己在新课改中究竟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起什么样的作用?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应该说这场改革对我们教师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改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种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在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初衷。
然而,任何一种新理念的确立,都是对旧理念的一种凤凰浴火般的涅槃,而扬弃的往往又都是我们头脑中所弥漫的那些被习俗化和经验化了的教学套路,其中的被动与痛楚是不言而喻的。非特那些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就是我们这些刚跨出大学校门的新教师也同样对之讳莫如深。没有人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做,一切都得自己去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程精神。背负着“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巨大心理压力,踽踽独行于充满坎坷和歌声的新课改之路。
作为新教师,我也曾旁听或参加过不同层次的新课改培训,在学习了新课程知识的同时我发现,我们的培训同样陷入了另一种与新课改南辕北辙的尴尬境界。因为是新课改,所以没有旧途可识,没有成规可循,而参培的老师包括我在内都对具体的实施操作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