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0张。附带教案。逍遥游
  在诸子百家之中,如果我们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如果我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的话,那么庄子,我们完全有理由称之为“神人”。在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庄子其人其作,提问:那么庄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庄子是战国时期蒙地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什么性格?昨天老师讲了哪些庄子的寓言?(PPT)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寓言。请把书翻到第    页。
  一教师范读(同学朗诵,然后看PPT,练习)
  看来大家对课文的大意已经了解了,那么在这则寓言中,庄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咱们分析一下:
  二  梳理文脉 把握主旨
  惠子:   樗—大本,不中绳墨,立之涂,匠人不顾
  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
  庄子:   狸狌---卑身而伏,以侯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
  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看似有用,自身不保)                     
  犛牛---若垂天之云,而不能执鼠.(看似有用,但也无用)
  大树---广莫之野,彷徨乎其侧,逍遥其下.不夭斤斧,
  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看似无用,还是有用)
  所以庄子告诉我们,当你用一种世俗的功利的短浅的眼光看待事物时,你根本看不到事物真正的价值,看不到它的大用处,而只有你用一种大境界大眼光重新审视,那些从前没有用的东西恰恰体现着事物真正的价值,真正的用处。这就是庄子要阐述的“无用为用”的道理。
  二 哲学思想
  庄子在《逍遥游》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永恒的问题:﹝PPT﹞什么叫做有用?
  (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在你所了解的故事中或《庄子》寓言中,有没有涉及到这个话题的?)
  大家都知道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两人之间有很多对话。《庄子》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惠子找到庄子,说:魏王给了我一颗大葫芦籽儿,我在家就种了这么一架葫芦,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来,看起来很丰硕饱满,有五石之大。因为这葫芦太大了,所以它什么用都没有。我要是把它一劈两半,用它当个瓢去盛水的话,那个葫芦皮太薄,“其坚不能自举”,要是盛上水,往起一拿它就碎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