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闪耀着永不泯灭的光辉。
《诗经》本来只叫《诗》,因为选定的诗歌有311篇(6篇有目无
诗),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
以后的儒家学派就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出现了《诗经》的名称。《诗经》
最早的诗大概写在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出于春秋中叶,作品时间大约包
含六个世纪。在西周时代,中国的音乐和诗歌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周
王室和各诸侯国的乐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搜集各地区和各阶层的诗
歌,并加以整理供演奏用。进入春秋时代后,虽然社会动荡,兵灾不断,
但这项工作没有中断。《诗经》就是经过这样的长期积累之后,相传再由
孔子编辑、删定的。
《诗经》按音乐的不同,把作品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称《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且绝大部分是民歌。《国
风》共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
唐、秦、豳、陈、曹共十五个地区和国家的乐歌,如《郑风》是郑国调,
《秦风》是的是秦国调。《雅》是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
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与其他地区的音乐
有别。雅诗又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
的作品,小部分是民歌。《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祖先及统
治者功德的乐曲,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诗经》的精华,主要在《国风》部分,这些作品不少是当时人民的
口头创作,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反映了人民反对压迫和剥削,
追求自由、幸福、理想生活的愿望和要求。
《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是诗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形式。它的表现
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其中比、兴是我国歌谣的最突出的艺术特
点,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世界上最早的传记文学《史记》
《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它全面记述了
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情况,是我国古代
历史的伟大总结。
《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一共130篇,52万余
字。“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
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始末的文献记载,分别叙述天文、历法、
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它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
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则是各种不同类型、不
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史记》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
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
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
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久而久之,
人们根据“太史公记”而省略成《史记》。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7?),字子长,左
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父司马谈学识广博,官拜太史令 。司马迁
10岁的时候,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他从20岁开始就
游历了祖国各地,后又陪同汉武帝巡狩、封禅,游览了更多的地方。这些
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他又从民间语文中汲取了
丰富的养料,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司马迁35岁
那年,父亲去世,不久就继任太史令,42岁正式开始《史记》的写作。
后来得罪了汉武帝,囚禁牢狱,身受腐刑,但他完成《史记》的愿望、意
志却更为强烈和坚定。他在牢中怀着忧愤的心情继续写作,到了太始四年
(公元前93年),《史记》一书已基本完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