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海燕 高尔基
(平阳昆阳四中  汤志凡)
教学目的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ao4)  呻吟(yin2)  翡翠(fei3)
  掠起(1ue4)  困乏(fa2)  蜿蜒(wan1 yan2)
  2.解释下列词语。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导人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