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议论文的立意
议论文是运用事实和道理论证某种观点和主张,或者反驳某种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章体裁。写议论文的时候,文章的观点,也就是立意要明确。所谓议论文的立意,即确立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必须鲜明、集中,使人一目了然,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
如果是给材料作文,首先要将所给材料读懂,充分了解材料的中心,然后可采用中心立意、反中心立意或变换角度立意,确立中心论点。
所谓中心立意,就是以原材料中心为基础,顺着这个中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个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是对原材料中心的进一步阐发和深入论证。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这则材料讽刺了南郭处士不会装会,不懂装懂,终被识破,最后落得个逃之夭夭的下场。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提出“干事业要有真才实学”“‘大锅饭’吃不得”等中心论点。这叫做中心立意法。
反中心立意法是以原材料的中心意思为对立面,提出作者自己与之相反的观点。例如就上面“滥竽充数”的材料,我们也可以称赞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无真才实学,在客观环境变化,自己再也无法混下去的时候,机智地改变策略“夹起皮包走路”。
这种“反中心立意”,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仅不会被视为"跑题"或偏离原材料,反而会因其思想独特,立意别致,敢于标新立异,受到赞扬。
仍以上面“滥竽充数”的材料为例,变换角度立意,就是避开主要矛盾方面,改换方向来看待原材料,将原材料的非主要矛盾方面作为议论的主要对象。例如,我们可以以“齐宣王好大喜功,讲排场,成为南郭处士一类人得以生存的土壤”,或“乐队队员明知南郭处士‘滥竽充数’,却不检举不报告,听之任之,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犯自由主义,为南郭处士假冒吹竽创造了客观条件”为论题,确立我们的中心论点。
应该注意的是使用“变换角度立意”法,在中心论点确立之前,必须点明原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以“不说……(原材料的中心),而说……(变换角度后的中心)”的形式,对自己的中心论点加以限制。这样就给你的立意上了“双保险”,就不再可能被视为“跑题”和“偏离材料中心”了。
二、议论文的论据
议论文的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能够成立的事实或道理的。
议论文的论据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经过核实了的实例,包括典型事例、史实、数字等。理论论据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道理,包括导师论断、格言、谚语、原理、定律和公式等。
选择论据要注意真实、充足、典型和新颖的原则。论据不真实,论点无法成立。论据不充足,不能充分说明论点。论据不典型,难以产生让人信服的力量。典型的论据虽不是人所共知的,但也应是能够被人接受令人信服的。因此,我们常常使用名人的事例或名人的言论作为论据。论据不新颖,读者读来会感到平淡无奇,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一些同学使用论据,虽然是名人名事名言,但不是艾因斯坦,就是爱迪生,要不就是居里夫人等一些“老面孔”,令人兴味索然。新颖的论据,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选择论据还要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封建社会效命帝王的那种“愚忠”,“卧冰求鲤”“割股疗疾”式的“痴孝”,这与我们现在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对父母的孝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是不足为“据”的。
论据的使用,其排列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论据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性,或以时间为序,先古代后近代,最后现代、当代;或以地域为序,先本地后外地,先中国后外国;或以人物身分为序,先革命导师后政治家,先政治家后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或以事件的情节为序,那就是事件的发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