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诗歌、散文、小说鉴赏指导
现当代诗歌
[解题指导]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倍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来解答现代诗歌的鉴赏题呢? 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一些技法。
一、分析技巧,把握主旨
  诗歌贵在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技法,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考题。例如: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 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 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 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 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但作者决不会是在说现实中的马如何如何。作者显然是在以马喻人。本题A、B两项都是错误在不懂得这种技法。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懂得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见答案应为D。

二、综合考虑,谨防片面
  有些涉及对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以干扰考生。解题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解答。以闻一多先生的《也许(葬歌)》为例:                
              也许
              ——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c松阴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①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天折而作。
  表达的思想感情贴切的一项是( )
  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一题考查的是对诗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有些考生知道闻一多是个民主主义战士,知道他的诗集《死水》内容多抨击黑暗现实,因而在做题时不加考虑地选择B项。这是不正确的。本题题干已经提示: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天折而作。既是为亡女而作,抒发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案应为A。
  。
三、细找矛盾,明辩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为了干扰考生,选项中往往有矛盾之处。解题时宜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辨出真伪来。例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看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