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6张。附还教案。  西塞山怀古
  教学目标:
  1.朗诵作品,品评赏析
  2.深入了解刘禹锡怀古诗的成就.
  课时安排:一教时
  授课过程:
  一.作者与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二.朗读全诗,品析鉴赏.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二读诗歌  评品赏析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 “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①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