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04年宁波市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今年中考试卷与去年相比,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又有较大的变化。全卷共120分。题型上,仍然是五大板块,但改第二大题的“填空”为“语言积累与运用”,在保留原有的“现代文、古诗文、文学常识”的背诵默写以外,增加了“仿写”和“拟宣传语”那种实际运用语言的题目。题量上,由去年的30小题减少到28小题,各大题的分值也随之变动,其中第一大题的“听记题”减少1题,分值由10分减少到8分,第二大题增加2题,分值由10分增加到14分,第三大题的“现代文阅读”减少3题,分值由34分减少到32分(见下表)。
一 二 三 四 五
题型 题量 分值 题型 题量 分值 题型 题量 分值 题型 题量 分值 题型 题量 分值
2003年 听记 4 10 填空 3 10 现代文阅读 15 34 文言文阅读   7   16   写作   1   50
2004年 听记 3 8 积累与运用 5 14 现代文阅读 12 32
二、试卷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整份试卷,“双基”的命题要求非常明显。如听记有关内容、背诵并理解古诗文、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和说明文的结构特点等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再如现代文阅读中,选择同义词填空、选择与上下文相连贯的恰当的句子、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等是对语境意义的理解能力的考查;其他阅读题的解答无不要求学生具备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筛选信息、理解概括、想象整理、整体把握等各种语文能力。还有对文言文的阅读,重点落在了实词、虚词的解释以及句子的翻译方面。
2、力求设题创新,鼓励答案开放。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中考命题的新导向,好些题目,没有严格的标准答案,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和体验,展示独特的个性和特点。统观全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原来第二板块的“填空”改为“积累与运用”,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以增强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如仿写题,学生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二是对乡土教材,一改以往只是考查文学常识的老面孔,取而代之的是“为天一阁拟写一条宣传语”的题目,这不仅能促进对乡土教材的教学,促进课外阅读,而且真正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大语文”特征,更可贵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天地,他们拟写的宣传语丰富贴切,精彩纷呈。现例举数则:名重海内外,范氏天一阁/欲览古群书,请到天一来/饱览群书好去处,天下第一藏书楼/登天一名阁,览千年藏书(阅古今沧桑)/两袖清风迈进阁,饱览诗书在其中/天一藏书甲天下(甲江南)/书香绕府,悠悠千万年;历代佳作,请君细品尝/与先哲相约,共书海泛舟/天下第一阁藏天下第一书/游天一阁,览千年书/古今多少书,尽在天一阁……三是阅读材料和阅读题目的开放,在现代文阅读板块,大胆地用100%的课外材料替代以往“课内+课外”的格局;开放性的题目(除50分作文外)占总分70分的34%,其中完全开放的题目如7、8、14、27四个小题,更注重了学生实际的真实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是话题作文的开放性是比较明显的,题目可以自拟,立意可以自定,文体可以自选。
3、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言运用。命题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设计了部分与实际问题情境基本一致的题目。如“积累与运用”第7小题,要求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再仿造一句,学生既要把握原句的语言特点,又要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在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