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80字。陈情表(三种优秀教案)
  [第一种]
  【教学目标】
  1、从了解李密所处的时代入手,理解他为什麽向晋武帝 陈情,“乞愿终养”、“辞不赴命”。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语和习用语。
  【教学设想】
  1、本文语言富于节奏和感情色彩,应让学生熟读并疏通文字。
  2、了解这一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3、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范读,学生散读。
  二、有关情况介绍。
  1、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
  2 (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稳定民情,笼络人心,对于西蜀的名人贤达,或征召他们到洛阳供职,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做官。晋武帝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
  2、李密为什麽要委婉陈情?
  2 (李密在西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会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而这是一种违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为。在逼迫甚急的情况下,李密上表陈述情由,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
  三、教师指导学习课文。
  1、点拨疑难字、词。
  鲜——少 废——停止 察——举荐
  除——拜授官职 矜——注重、崇尚 擢——提拔
  过——过分 盘桓——徘徊
  2、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2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