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教 案
课程 科目 语文 使用教材 北京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
内容 《问说》 授课班级 一年级(6)班 课时 一课时(全)
教师 所在学校 北京市宣武区第一职业学校
姓名 王晨阳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问说》的主张;掌握意动用法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勤学好问”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对“学必好问”主张的理解把握  难点   对“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分

教学准备 《问说》这篇课文带有阶段小结的性质,所以应以学生的讨论、练习为主,教师只需就新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所以,充分的课前预习必不可少。要求:① 对照课下注解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② 小结“使动用法”,预习“意动用法”。③ 对照此前学过的荀子的《劝学》,思考两篇文章的相似点。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讲授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电脑软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教师提问导入:引导学生由初中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和高一上半学期学过的《师说》,自行归纳出本课课题《问说》的正解,进而明确本文文体。在本课第一课时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君子之学必好问。 【提问】①本文课题《问说》是什么意思?能否从中看出本文的文体?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讨论回答】在回忆“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简述理由。
【达成共识】中心论点为首句“君子之学必好问”。
【新课讲解】一、《问说》的结构与内容①通过实物投影,检查学生的自读效果——对《问说》结构与内容的把握。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③教师展示参考性结构提纲(见附录一),师生共同完成多媒体练习,加深对本课结构、内容的理解:           古人好问----好问则裕 君子之学必好问今人无问----自用则小④比较阅读:自读浅易文言文——荀子《劝学》片断,分析其在内容上与《问说》的相通之处: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⑤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对“问”的认识;教师努力引导学生理解“勤学好问”的重要意义。 【启发】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答案的区别。【讲授】通过多媒体软件,出示参考性答案,简要讲解教师对本课结构、主要内容的理解。【明确】出示荀子《劝学》片断。在学生试析之后,明确文言关键字及其与《问说》的相同见解。【评价】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正确评价。 【实物投影】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结构提纲,并说出自己对本课结构与内容的理解。【练习】独立完成交互式练习,加深对本文结构与内容的理解。【比较阅读】在粗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古人对于“问”与“学”的主张有何相通之处?说出自己的观点。【分组讨论】重点讨论“问”在职高学习、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