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与江湖文化
北师大深圳南山附属实验学校 邓天琦整理
《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水浒的话题也是非常当代化的话题。鲁迅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说:人们所以喜欢读水浒、三国是因为它有江湖气、三国气。它写的是落草为寇的草莽英雄,绿林豪杰。劫富济贫也好,仗义疏财也罢,都顺理成章地带上了江湖气,也创造了许多的江湖话语。。
一. 三个“江湖”
1、 江湖本义。江湖作为一个词,在先秦就出现了。最初的本义确实是指江河湖海,庄子谈到涸辙之鲋时说,与其在涸辙中相濡以沫,还不如相忘于江湖,这个江湖就用的是本义。九州岛之内,江湖纵横,湖泊遍地,因之,人们也用江湖泛指域内四方。
2、 文人士大夫的江湖。由于江湖的广阔浩淼、荒僻鄙野,它与热闹繁剧、名利所在的朝市恰成对立,于是江湖变成了文人士大夫隐遁之地,成为厌倦了鸡争鹅斗的士人所向往的静谧休憩的好场所。
3、 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与朝廷、城阙“异迹”、“殊伦”的还有一种“江湖”,它不是静谧安祥,而是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你死我活斗争的“江湖”。《水浒传》中的江湖就属于这一类。它有以下特点:
1) 觅食求生的场所。这个江湖不是文人士大夫隐居的地方,而是脱离了宗法网络的游民闯荡、觅求衣食的场所,是游民争斗、生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游民的第一需要是生存,这是“江湖”存在的依据。
2) 江湖是个被主流社会所打压的隐性社会。在江湖上挣扎的游民不能遵守主流社会的规范,必然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和打击,特别当主流社会是极权专治的社会时,江湖是非法的,是被镇压的对象,“江湖”外于地下、隐性的位置。
3) 江湖确实存在。《水浒传》中有许多地方展示了“江湖”的存在。如林冲发配到沧州,说到柴进时,“江湖上都唤作小旋风”,“小旋风”是柴进在江湖上的绰号,江湖上有互相联系的密语,或称之为黑话。江湖上还有属于自己的舆论,有属于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自己的信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