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诗词“意境”何处寻
         安徽省舒城中学 何登保(231300)

   诗词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意境是指作品的主观情意与客观景象描写的和谐统一。意境是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重点,考生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 “景”体味意境
诗词中,诗人通过 “景”的描写把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其中,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蕴的抒情方式。山石溪流、大漠沧海、古道边关、落日残月、清风细雨,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从诗人描写的景象入手,能很好地进入诗人创造的意境中。
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试卷古诗词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夜久无眠时感受的秋夜景象,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凉床、月影、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也可以以乐景衬哀景,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和。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

“此物最相思”――从“物”体味意境
有些诗词以“物”为描写对象,并赋“物”以人格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或感物抒怀。与写景诗不同的是,它不注重对景象的描写,而重视显示物的特征或是物背后的隐喻意。
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物象有:松、竹、梅、荷、兰、菊、雁、蝉、鹰等。如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请看2004年高考全国卷(陕西等省市)古诗词鉴赏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