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教学为中心,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来实施。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就是要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我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饱受了“应试教育”之苦,尝到“素质教育”之甘,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三进课堂”:
一、把爱心带进课堂
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是一种热情,是塑造青少年的巨大教育力量。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只有用真诚的心去酿出爱的雨露,来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只有用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又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正确形成。所以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高尔基语)。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把爱心带进课堂。第一,要对学生进行微笑教育,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让心灵体贴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使信任获得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第二,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用激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使他们在课堂中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如,“你说的真好!”“你真聪明!”“你一定行”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博爱教育,以博爱的胸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人格的伟大的同时,也在内化着自己博爱的心胸。在博爱教育的同时,还要偏爱后进生,要对他们实行“五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巡视辅导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鼓励优先。让这些后进生重新燃起求知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