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3580字。应县一中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巩固训练试题
  班级__       姓名____       日期___    命题人:杨秀春
  一、基础知识测评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岁月稠        绸缎    惆怅    凋零     调整
  B.浪遏        拜谒    竭力    渴望     褐色
  C.漫溯        朔方    塑料    横槊     搠刺
  D.凌辱        绫绸    菱角    山鲮鱼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怅廖廓       苍茫大地     峥嵘岁月       书生义气
  B.浪遏飞舟      五岭逶迤     颓圮       凄婉迷茫
  C.河畔        星辉班斓     笙萧       天伦之乐
  D.青苔        披荆斩棘     花辨       窗扉
  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浑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4、《沁园春•长沙》上阕全能生动表现深秋景色的一组词语是(    )
  A、湘江  红遍  层林  碧透  长空  苍茫
  B、红遍  尽染  碧透  长空  浅底  霜天
  C、红遍  尽染  漫江  自由  寥廓  苍茫
  D、湘江  万山  层林  碧透  浅底  自由
  5.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1)(2)(3)                  B.(1)(4)(6)  
  C.(2)(4)(5)            D.(2)(3)(6)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表达和内容的角度分类,诗歌有旧体诗、新诗两大类,寓言诗属于叙事诗范围之内;从体裁角度分类,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哲理诗三类。旧体诗指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写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现代人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B、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有人称之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C、《再别康桥》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D、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格律诗的束缚,采用白话创造出了不少样式。
  二、【创新拓展】
  7.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