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中片区语文教研
中考语文复习 ——比较阅读
永春八中
一、检查预习。(前一堂课分发导读提纲,使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做到先学后讲)
二、探索学习
(一)知识要点:比较阅读是同时选取两篇(段)或两篇(段)以上的文章进行对照阅读,以找出并品味文章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式。比较应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或就题材、主题、体裁、内容、或从结构、技法、语言、修辞……进行比较阅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把握中心,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能辨别真伪、正误,区分文章的高低优劣,提高认识水平;能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比较阅读的过程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积极思维的过程,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激发思维的创造性。在近年的中考中,比较阅读的训练显得更重要。
阅读的种类很多,有同题材文章的比较,不同题材的比较,定稿的与未定稿的文章比较,综合性比较等,初中阶段的比较阅读多以同题材文章的比较为主。
(二)、思维拓展
比较阅读的基本要领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通过比较找出共同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通过比较归纳出各自的特点,揭示个性特征。平时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训练:
1、将一组文章从宏观上加以比较,即对这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整体比较。通过阅读,比较文章总体倾向和总体特征的异同,以把握文章隐含的意义。如学习《中国石拱桥》和《北京立交桥》这组课文时,可作如下比较,从写作目的看,前者是介绍知识,后者是赞美成就;从内容看,前者写桥的构造和待征,后者叙述桥的建造过程和发展;从表达方式看,前者多用说明,后者多用记叙;从语言看,前者准确、后者形象、生动等。
2、阅读文章时,可就文章的某一方面作局部细微的比较(微观比较),如通过对字、词、句、片段的意义和表达作用的比较,准确判断相关内容所隐含的信息。
3、结合阅读的扩展和延伸,将同一作者不同时期,或同一题材不同时期作者的作品找来读一读,作纵向的比较。也可以就同一篇文章前后不同的内容或表现形式作比较。进行纵向比较,要在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
4、相同题材文体不同的文章或不同题材相同文体的文章进行横向
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它们相同或不同的原因。作这种比较一定要注意互相之间的横向联系,不要脱离各自的语言环境。
三、学生质疑,学生释疑,教师适时点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