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6430字。浙江省余姚中学09-10学年高一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4个大题,27个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答案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应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啻(di)          百舸(gě)        召(zhāo)唤       开天辟(pì)地
  B、炫(xuàn)耀        迷惘(mǎng)     沉湎(miǎn)       不屈不挠(náo)
  C、颤(zhàn)栗        晨曦(xī)        潜(qiǎn)意识     瞠(táng)目结舌
  D、犄(jī)角          妥帖(tiē)        菜圃(pǔ)         装模(mú)作样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寥廓      急燥      斑斓      历历在目     B、遨游      琐碎      啮噬      至高无尚
  C、感慨      摇曳      决择      血脉相承     D、戕害      峥嵘      狭隘      幸灾乐祸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老舍的《想北平》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在短短的两千字里对北平的爱真是一言九鼎。
  C.“经典”应该是与普通民众的素朴之心息息相通的,所谓“润物细无声”也只有以此为基础才得以实现。
  D、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B.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C.他的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D.我年轻时初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
  5.重新排列下面的几个句子,把他们连接成句意连贯的一段话。(答案只写序号)(4分)
  ①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②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③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④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⑤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⑥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序号:                      
  6.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节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庆典活动,请拟一副对联来表达你今年国庆的感受。(每联不少于5个字,注意对仗工整,切合国庆主题,内容积极向上)(5分)
  上联:                                     
  下联:                                     
  7.在《十八岁和其他》中,杨子认为:两代的矛盾冲突,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你认同吗?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的化解父母与子女这种矛盾冲突?(至少写出2条有效建议)(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课外文段阅读(12分)
  散言:对一种新文体的命名       摩 罗
  前不久读到吴再先生的一部书稿,他的文体更加单纯,一律分行排列,像是诗歌。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甚至比所谓“梨花体”更加浅俗。作者本人先后将其命名为“杂言”、“漫话”、“杂诗”、“麻辣诗”、“智慧诗”。不过对这样的命名,他很长时间一直举棋不定,似乎自己也并不十分满意。尽管在图书出版的最后关头他决定以“智慧诗”名之,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寻找一个更加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命名。
  无论从文学上说还是从思想文化上说,吴再的写作都是非常边缘化的。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作为一家世界性中文报纸的总编辑,每天要签发十余万字的报纸文稿。将他的大脑说成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恐怕不算过分。视野开阔、信息丰富至此,能不感触良多他当然没有时间来建筑鸿篇巨制,只能随手将这些感触草草记下,日积月累,竟然洋洋洒洒多达万余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