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见面课”的
教学艺术和技术
重庆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周鹊虹
高中语文“见面课”,是高中语文教师第一次与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见面时进行的教学操作过程,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端。这个开端可以是整整一堂课,也可以是第一堂课的前半部分,结束之后马上进入新课的学习,它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自我介绍,其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希望、要求、课程介绍、方法指导等。见面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中阶段学生对任课教师、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期望,影响着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而,见面课的操作比一般课程更加考究,需要任课教师别出心裁、精心设计出富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操作方式,引起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而“对人的兴趣的激发操作的过程本身,是技术也是一种具有独特欣赏价值的艺术。”1
一、 中语文见面课的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见面课的总体目标是,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操作技术,向学生介绍自己,讲清新学校、新环境、新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要求等内容,使学生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风格有初步了解,对新的环境和语文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具体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语文学习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的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教师不断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后使他们在中学毕业时能完全独立的学习语文并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而,高中入学时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从初中以教为主的语文学习方式逐步转化到高中的以学为主基本独立、完全独立的语文学习方式。高中语文在内容、方法、教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见面课中,教师应该向学生阐明,以便于今后的学习。
2、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它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办好任何事情的前提。高中语文见面课应该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诸如注意、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形成综合的兴趣冲动心理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盎然、欲罢不能。他们才会全身心投入,主动积极、轻松愉快的学习,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
3、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
期待是人进入新环境、新境遇时一种包含期望和等待等心理因素的焦虑水平状态。在正确的引导下,新生的期待能迅速转化为强大的行为动力。如何满足、开发学生的期待,是见面课上教师的重要课题。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正处在15、16岁的年龄阶段,此时的学生充满了想象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对高中的环境和学习等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向往、期待和恐慌,他们希望在一个有良好民主氛围、文化氛围、竞争压力的学习环境中,在一位更富有才华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更能满足他们兴趣、更富于人文性和理性化的语文知识。这一系列期待,都需要教师在见面课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把它们转化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4、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