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30字。
《成功》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成功体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文章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实录:
一、教学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季羡林先生对成功基本条件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季老先生看来,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天资、勤奋、机遇。(教师板书:成功、天资、勤奋、机遇)
教师:作者是怎样看待天资和机遇的呢?
学生甲:首先,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天资的差别,但告诫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天资,作者认为机遇也很重要,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的经历来阐述机遇的重要性。
教师:说得很好。(教师板书:告诫、亲身经历)。
教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成功之道。首先让我们明确教学目标。(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二、继续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1、文本理解:
教师:课文第七、九、十,三个自然段对“勤奋”这一重要条件进行了阐述和说明。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这几个段落。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齐读第七段。(学生大声的朗读)
教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不仅声音宏亮读得很整齐,而且读出了文章的节奏。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来阐述“勤奋”这一重要条件的?(学生思考)
学生甲:作者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勤奋的事例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师:回答很正确,还有其他论据吗?
学生乙:作者还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句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来说明勤奋是很重要的。
教师:很好,在这一段,季老先生主要运用了事实和道理来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教师板书:事实、道理)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第9段,看这一段作者又是如何来论述的?首先请1、2、3、4组的同学齐读这一段。(学生大声朗读)
教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来论述勤奋的呢?(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
学生甲:作者首先将机遇、天资、勤奋进行对比,指出天资、机遇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而勤奋是由人来决定的,突出了勤奋的重要性。
学生乙: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以外,还有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嘻;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来强调勤奋对于成功来说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