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370字。银川唐徕回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第I卷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汉服运动:文化焦虑与认同危机
  面对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我心情异常复杂。这一运动的个体性或小团体性,使得他们的行为在消费时代显得有些尴尬,甚至会引来颇多人的误解。无论如何,它都不可能像超女那样引来广泛的参与,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焦虑,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焦虑则在于对文化存在的忘却和对焦虑的失语。我们既承续了上个世纪自觉的传统断裂形成的文化失序、异域接续的文化混乱,又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历史形成的各种文明与文化开始同自己的根源相脱离,它们融合到技术、经济的世界中,融合到一种空洞的理智主义中。”(卡尔•雅斯贝斯)然而,这种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全球化首先是资本的全球化,然后,文化舶来品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广泛传播。资本处于强势的,其文化也会自然处于一种主动的强势地位,以美国为最显著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首先是一种资本和商业行为,然后成为一种具体的、渗透性的文化行为。这种文化的殖民化不再倚重于武装侵略,但是其影响却显然更大。
  中国面对这样的环境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让我们痛心的是,当我们回首这充满动荡和文化嬗变的百年时,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歧变触目惊心。事实上,和“汉服运动”的动机一样,早在“五四”就有文化保守主义反对全盘西化,有“国剧运动”,有“新格律诗”,进入当代也有新儒家和文化“寻根”,有重倡“读经”,有弘扬“京剧”,但是他们都没能阻挡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也有人叫做文化侵略,或者后殖民。满眼望去,“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艾略特)都被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异质文化所覆盖。令有的“汉服运动”的参与者所忿忿不平的是,我们的国人仍然在麻木地等待着文化的丧失殆尽。然而这就是“索尼”、“本田”、“三星”、“现代”的效应,是不可遏制的“韩流”和“日流”。当资本不处于强势地位的时候,文化就要随时面临着冲击和替代。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逻辑,这就是后发现代国家摆脱不掉的文化焦虑。
  所以说,“汉服运动”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无力改变文化流失的总体趋势,也不可能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文化认同,甚至于在一个商品化的消费时代,它的炒作基础都很薄弱。传统的文化符号和审美的文化形式,无论是“汉服”、“京剧”、“春节”、“太极拳”等等,都沦为文化消费的工具,而不再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全民的民族认同感。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包括现在的“汉服运动”,但即便是“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也不可能完整还原传统的生活方式了。所以,类似于“汉服运动”这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最好不要打着虚妄的文化复兴的大旗,还是作为一种个体或群体的文化怀旧和文化凭吊比较合适。而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选择和民族认同的维系却又是另处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1.下列不能作为作者认为“汉服运动”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无力改变文化流失的总体趋势这一结论根据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社会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而这种文化同一的趋势几乎是不
  可抗拒的。
  B.我们的国人仍然在麻木地等待着文化的丧失殆尽。
  C.中国的资本还不处于强势地位,文化随时面临着冲击和替代,这是摆脱不掉的文化焦虑。
  D.“汉服运动”不可能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文化认同。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悄然掀起的“汉服运动”只是一种个体性或小团体性行为,它不会引起百姓的广泛参与。
  B.文化的殖民化从来都是既依靠武装侵略,又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的。
  C.“五四”时期的“国剧运动”、“新格律诗”以及当代的新儒家和文化“寻根”,重倡“读
  经”、弘扬“京剧”等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抵制文化侵略。
  D.“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试图通过这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来达到文化复兴的目的。
  3.下列表术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索尼”、“本田”、“三星”、“现代”等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遏制的“韩
  流”和“日流”,这就是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现象。
  B.当中国的资本处于强势的时候,中华文化自然也会对其他民族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冲击。
  C.只要加大炒作力度,“汉服运动”等文化实践就可以抵制多重异质文化的入侵。
  D.正在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其实质是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