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重新创造艺术天地
平湖中学 刘旭
教学目标:
了解想像活动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学习几种诗歌鉴赏的具体方法以及作者研究问题的视角方法。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根据事物特点提出对策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信息筛选掌握文章主旨及“纲目”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即两个“系统”:诗歌特点系统和欣赏诀窍系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南朝四百八十寺,……”后来有人评价,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还好。
你们认为这样评价有道理吗?如果真的这样改,诗意境变得索然无味,因为“千里”“四百八十寺”并非实指,读者通过这些跨越时空的词语,能对江南的春色产生无限的遐想。萧统《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瀚藻”说明了文学离不开想像。其实,无论是文学创造还是文学鉴赏都离不开想像。有人说,没有想像,就没有文学,就没有文学家。当然,没有想像,也没有真正的读者,没有真正的鉴赏家。你们对此有疑问吗?
请带着这样的思考,来学习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本文原是一篇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有一位诗歌爱好者,苦于欣赏水平不够,有些诗读不懂,有些诗的含义琢磨不透,写信向作者求教:“需要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欣赏诗的素养?”作者热忱地写了这封回信,详尽地阐述了诗歌的欣赏活动。
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全文的主旨是什么?围绕主旨作者阐述了哪几个方面?找出关键句。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关键句:
第五段:作为作者……再创造(与主旨呼应)
第六段: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工序(泡)
第八段:要善于寻找并最后……
第九段:欣赏诗歌,由于它极精练……韵味(找)
第十段: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
第十一段: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情的燃烧(进)
第十二段: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猜)
第十三段:我们读诗……需要的(补)。
现在我们能很清楚地把握本文的层次结构了吧?
1——5用例子说明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6——13具体说明怎样进行再创造:泡,找,进,猜,补。

本文的纲目关系自然也一目了然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