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040字。
  九年级上基础础知识
  【重要注音】
  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  
  喑(yīn)哑              襁(qiǎng)褓(bǎo)    颤(chàn)动     
  旁骛(wù)               亵(xiè)渎           强聒(guō)不舍       
  污蔑(miè)              深邃(suì)           睿(ruì)智 
  恪(kè)尽职守           舐(shì)犊(dú)       重蹈覆辙(zhé)  
  灰烬(jìn)              涕泗(sì)横流        廓(kuò)然无累   
  气吞斗(dǒu)牛          忐(tǎn)忑(tè)       繁衍(yǎn)         
  无与伦(lún)比          怒不可遏(è)         寒噤(jìn) 
  鄙(bǐ)夷               嗤(chī)笑           恣(zì)睢(suī) 
  戳(chuō)穿             栈(zhàn)桥          拮(jié)据(jū)  
  煞(shà)白              褴(lán)褛(lǚ)       阔绰(chuò)        
  撇(piě)嘴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恍(huǎng)惚(hū)        棱(léng)角        斩钉截(jié)铁    
  根深蒂(dì)固           孜孜(zī)不倦      汲(jí)取     
  锲(qìè)而不舍          不言而喻(yù)        持之以恒(héng)  
  彷(páng)徨(huáng)      诘(jié)难           味同嚼(jiáo)蜡  
  吹毛求疵(cī)           狡黠(xiá)           狂妄(wàng)自大 
  咬文嚼(jiáo)字         豁(huò)然贯通       开卷(juàn)有益   
  省(xǐng)悟             祈(qí)祷(dǎo)       尴(gān)尬(gà) 
  面面相觑(qù)           恃(shì)才放旷       缀(chuò)耕     
  鸿鹄(hú)             陈胜王(wàng)      间(jiàn)令 
  忿恚(huì)             被(pī)坚          社稷(jì)   
  怫(fú)然              徒跣(xiǎn)        以头抢(qiāng)地     
  造诣(yì)              存恤(xù)          归咎 (jiù) 
  【重要词语】
  1、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2、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3、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4、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5、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喻,明白。
  7、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8、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9、吹毛求疵: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10、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文言文知识】
  (一)通假字归类:
  1、故不错意也:      “ 错”通“措”, 安放 。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 伸”,伸张。     
  3、为天下唱:        “唱” 通“ 倡”, 倡导。     
  4、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5、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6、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7、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青色。
  8、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强迫。
  (二)古今异义词辨析
  1、长跪而谢之(谢,古:道谦;今:谢谢)
  2、卒中往往语(往往,古:到处; 今:副词,经常)
  3、楚人怜之( 怜,古:爱戴  ; 今:可怜)    
  4、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 古:即使这样;今:转折连词)             
  5、以头抢地(抢,古:撞;今:争夺)          
  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道德品质
  B.举的两个例子证明了什么?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 (论据的作用) 
  预设提示:
  1.要重视文本,仔细读书。
  2.“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
  3.找出关键性的词语,借助关键性的词语、语气、标点进行区分。
  明确:
  1. 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把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证明了要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2.举了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例子,论证了要尝试。
  C. 说说6、7、8自然段是怎样论述的。
  (分析论证过程)
  预设提示:
  1. 什么是论证?
  2.表述论证过程的一般形式。
  明确:
  1. 首先提出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运用知识的观点。接着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例子和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乒乓球游戏机的例子证明了发挥创新力的关键是要灵活运用知识。
  2.首先提出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运用知识的观点。然后,从运用知识要有活用知识的态度、意识和持之以恒的尝试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接着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例子,论证了要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又举了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乒乓球游戏机的例子论证了要尝试。
  D.创造性思维人人都有,怎样才能形成创造力呢? 
  预设提示:仔细读9——12段。
  明确:
  在拥有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发挥自信就可以形成创造力。 
  (三)创造力是怎样形成的呢?
  预设提示:齐读第13段。
  明确:
  自信是前提,渊博的知识是基础,运用知识关键。
  四、小结
  梳理本文的思路,总结全文。
  五、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老师衷心地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可以用这个,也可以用第13段作结) 
  1.齐读课题。
  2.解题。
  3.回忆相关内容。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2.集体交流,相互启发、补充,找出论点。
  预设答案: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B.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C.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很重要。 
  D.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3.筛选出主要信息,明确答案。
  1.散读课文。 
  2.筛选出主要信息。
  3.三位学生把答案写在黑板上。预设答案:
  ①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②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的进行尝试。
  4.读关键性的语句,比较答案,形成共识。
  1.读课文。
  2.回忆论据的类型。
  3.概括事例。
  4.集体交流。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依据。
  2.交流。
  预设答案:
  1.可以去掉,证明了相同的内容.
  2.不可以去掉,证明的内容不同,但不清楚。
  3.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答案。
  1.默读课文。
  2.写出论证过程。
  预设答案:
  首先提出的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运用知识的观点。然后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3.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1.快速阅读9—12段。
  2.明确这部分论述的主要内容。
  齐读第13段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梳理结构
  温故知新。
  培养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筛选并提取信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激励学生要有创新意识、有创新思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