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30个字。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山桃吐蕾
  一、设计思想
  罗布泊,这个因人的介入而由“仙湖”变为“荒漠”的地方。本文重在让学生通过一组组对比,真切感受这一恶果是因人类造成的,是人对自然无知、愚昧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内容,反思自己,认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报告文学,通过对罗布湖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描写,并根据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象地说明:人类盲目无知的破坏活动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原因。从而激发人们深入反思自己的行为,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而文学则要求有抒情性,形象性。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信,同时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景凸现,痛惜之情跃然纸上。
  三、学情分析
  本班为普通班,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机械,对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课堂上需要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细细品味语言,提高与文本的对话能力,感悟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学习课文运用的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扮演导游和游客的活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培养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吸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
  2、难点
  感觉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拓展
  八、教具
  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教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腾格尔的《天堂》)
  听着腾格尔那深情又粗犷的歌声,看着这一张张图片,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碧绿的湖水,郁郁青青的胡扬树,鱼鸥歌唱,野鸭玩耍,鸟语花香,卖浪如金。我们不由的会赞叹,这分明就是一处人间“天堂”,今天我们走近这人间天堂----罗布泊(板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