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600字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八考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
  曹玲娟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
  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
  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再度亮相艳惊舞台
  “我是山里人,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
  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另一次亮相,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
  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
  “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的虔诚之心”,为此,她走遍了藏区 
  《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  
  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这让我很佩服。”
  “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
  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7.11.6)
  16.根据全文,下面各句的内容不属于“再度艳惊了上海滩”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杨丽萍和藏民们跳的夏拉舞,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B.杨丽萍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C.《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的事最原始的生命力。
  D.歌舞乐《藏谜》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歌舞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
  17.“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对杨丽萍所说的“福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机会亲密接触藏区文化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B.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并对之生出了虔诚之心,获得了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C.亲身学习、采集、呈现了民间许多正在逐渐消失的好东西,抢救了宝贵的民间艺术 
  D.《藏谜》被韦芝赞誉为“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18.“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6分)
  19.最后一个自然断,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18分)
  物理巨匠的师生情怀
  1926年,束星北到美国勤工俭学时,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间他用一年时间屏绝人事,埋首书斋。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二—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探索神秘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秘之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但对这个来自东亚青年的论文大加赞赏。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这样,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他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更大的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爱因斯坦“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此后,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1 929年底辗转于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硕士学位。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 l931年“9•18”事变以后,他毅然归国,投笔从戎,抗日救国。由于他在国外知名度高,一踏上国土,就受到政治界、科技界、教育界的盛情接待,连蒋介石也特意召见他。只因他生性刚直,救国心切,谈话中不掩机锋,愤然指斥当局弊政。失去了“飞黄腾达”的机遇,被蒋介石安排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