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第一册目录

第  一  单  元
1. 泽东词二首……………………………………………       3
沁园春 长沙
                采桑子 重阳
2.中国现代诗三首                                    9
                再别康桥……………………………………………徐志摩
                死水…………………………………………………闻一多
                赞美…………………………………………………穆  旦
3.*中国当代诗三首                                   23
错误……………………………………………    郑愁 予 
                致橡树……………………………………………  舒  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  子
4.*外国诗三首                                      29      
                致大海………………………………………………普希金 
                篱笆那边……………………………………………狄金森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 
                其他诗歌读背篇章
                雨巷…………………………………………………戴望舒
                预言…………………………………………………何其芳
                窗……………………………………………………陈敬容
                孤独的收割人……………………………………华兹华斯
                豹……………………………………………………里尔克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光潜
                综合性学习:拥抱艺术的骄子——诗歌

第二单元
5.荷塘月色…………………………………………  朱 自 清39
6.我的空中楼阁……………………………………  李 乐 薇43
7.*我与地坛(节选)……………………………   史 铁 生44
8.*花未眠………………………………………   川 端 康成46
               散文的艺术魅力…………………………………    佘树森
第三单元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47
10.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51
11.*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54
12.*我的呼吁………………………………………… 史怀德59

第四单元
13.《呐喊》自序……………………………………   鲁  迅65
14.胡同文化…………………………………………  汪曾祺 69
15.*《宽容》序言……………………………………  房 龙 72
16.*《名人传》序……………………………… 罗曼•罗兰  74
                综合性学习:民居文化   

第五单元
17.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78
18.*勾践灭吴(节选)…………………………… 《国语》85
19.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87
20.*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90
怎样学习文言文

第六单元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92
2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95
23.*劝学……………………………………………《荀子》96
24.*秋水……………………………………………《庄子》98
文言实词的特点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感受与思考
                 负责自信地表达
――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一)

第二单元 想像与联想
                  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二)

第三单元 再现与表现

第四单元 个性与创新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简化字总表


















1 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主席的两首描写秋天的诗歌。(板书)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 舸 遒 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1、展示作者像
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点:气冲斗牛,胸容天下。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六、小结、作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那将是一大幸事。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立
  《沁园春·长沙》诗词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教学要求为两大点:一是了解诗词的一般知识,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二是学习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围绕这两点,我定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其中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重、难点;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为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为难点。
二、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分析
  学习诗词,首要在于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以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为此,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飘渺的。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我着重落实了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局限于对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另外,在诗词赏析之中,必须重视诗词遣词造句的特点,因而,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训练,以让学生对此有所感悟。在达到这些目标之后,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文章特点,进而完成“由物及人”的目的。第四,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词的结构及特点在初中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沁园春·雪》,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试着归纳出词的一些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关知识,并通过训练加以强化。第五,有这么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又有这么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因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加强诵,力求达到当堂背诵本词的目的。
三、简要说明教学方法
  基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动手、脑及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本课中,我基本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思路,放手让学生动手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在此,必须说明一点:师生互动是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精髓,是一个互辅互促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反馈(课后补充说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