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60字。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策略刍议
  马鞍山市当涂县江心中学  傅时宏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要求学生从文本、读物等纯文字符号中或阅读者定向接受的圈子里走出来,“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常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课标》)而面对大容量的阅读,完全放任学生,袖手旁观不可取,包办代替 以讲代读更不可取。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的特点和青少年的心智特点采用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和完善,对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都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
  下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尝试,敬请方家指正。
  —、自读与导读相结合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意在倡导学生自主体验,任何人也不可能替代。因此,必须完全彻底地下放给学生,让他们潜下心,读进去,品出味;教师决不可越俎代庖,“满堂灌”了。由于学生的理念观点、生活体验和阅读水平的差异,他们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难免会有深刻与肤浅、全面与片面、正确与错误之分。对于这些差异,我们允许它们出现,但是不能坐视不管,更不能以“新奇”来认同。我们必须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教师应提示阅读的方法,提出阅读的目标和要求;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个别学生的指导;阅读结束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展开讨论和交流,进行启发、引导。在启发、引导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含英咀华、品情尝趣的好习惯,应着重引导学生将作品内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三位一体;应着重引导学生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联系起来。对不同文体,教师要作重点指导。如对议论文体,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概括和提炼文章的观点,发现观点与材料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文言文体,指导重点是古今对照,用“扬弃”的观点审议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对文学类作品,要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感悟艺术形象的美、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弄清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在学生头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