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00字。
《阿里山纪行》教学
  教学设想:
  《阿里山纪行》一文,是美学家吴功正先生的作品,在遣词造句上尤见功力。若只是将游览线路作导游式的讲解,恐学生难免学之无味。因此将重点放在对字词句的品味,并联系过去所学,或生活实际,创设欣赏美的情景,以期使学生能深入文章,去体味文字之奇妙,景致之奇美,语文之大美。
  教学环节:
  1、由名句导入
  2、由填字引入文章整体把握
  3、进入阿里山特有风光——神木描写的赏析
  4、发现字词句之美,品味词句之奇,读出文章情味(着重把握几个动词、叠词、描摹优美的语句及蕴含人文色彩的语句)
  5、总结本课内容,结语与导入语相呼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初一时,我们随郦道元一起去聆听过三峡的流水,也曾随刘叙杰一道登临过巍巍的钟山。所以林语堂曾经感慨地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板书)今天我们就随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另一个杰作——阿里山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自主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抓住一个字来概括阿里山神韵。(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教师板书“泰山天下_____,华山天下_____,峨嵋天下_____,阿里天下_____”,后巡视课堂)
  三、过渡: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祖国的山山水水也自有其独特的魅力。(看黑板,完成板书)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那么阿里山呢?(引导学生发散想像,并对文章从整体把握)
  生:我认为是“美”。因为,文章所写景色非常美,文句也非常优美。
  生:我觉得是“静”。因为阿里山的氛围相当的安静。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文章无论是写姊妹潭,还是写未加砍伐的原始森林,还是曲径幽路,都充满了一种静谧的气氛。
  师:从文章整体感受,的确阿里山的很多景致都被描绘非常静谧。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禅,因为文章中提到“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禅是佛教用语,给人一种非常安静,沉静的感觉。
  师:嗯,仿佛入定一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生:我觉的“奇”字好。因为阿里山的山水和“神木”非常的美,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自然的奇迹。
  生:我觉得“幽”比较好,因为“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这一句让人觉得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精神似乎也更加幽深起来……
  师:嗯,更深入了,似乎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安静,内心也更沉静了。
  四、过渡:大家所讲的都很有道理。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找了一个字,同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奇”。接下来我谈谈我的理由。
  凡概括一处的特征,总要从他最有代表性的景(板书)看起来。比如,苏轼曾经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