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720字。瑞安中学2007年级高三第一学期11月份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霎时抹煞        阜盛渔父         骊山厉兵秣马        咆哮惟妙惟肖 
  B.氤氲瘟疫        掳掠俘虏         径直情不自禁        绯红妄自菲薄       
  C.跛脚荸荠        偌大懦夫         沏茶雕阑玉砌        间断前车之鉴  
  D.既然即使        怪癖譬喻         犄角声名狼藉        笨拙卓然独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被泅禁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遭受种种非人的折磨,面对酷刑,他宁死不屈。共产党员江波的坚韧不拔,令所有观众肃然起敬。
  B.魔术舞台上的表演经常有着令人心惊胆颤的名字,如“大锯活人”“大切美女”“利剑穿心”“口接子弹”等等,这是魔术师在故弄玄虚。
  C.项羽饮酒时,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起身为项羽起舞,含泪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
  D.10月30日,我市首位“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工作者”钱俊友载誉归来,副市长林济晚和他的老同事在第一时间向神采熠熠的他献上鲜花,表示热烈祝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众望所归)
  B.市安阳小学出现数例甲型流感病例,出于安全考虑,该校已下令病例发生年段放假一周。看来,对于H1N1的预防,已是眉毛上挂炮仗,刻不容缓了。(迫在眉睫)
  C.姚明本赛季不仅能内线强打得分,而且也能外线投篮命中,表现近乎完美。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与他过去几个赛季的努力分不开的。(一挥而就)
  D.听说他有理想有抱负,且对人真诚,乐善好施。只是做事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一点也不晓得变通。(吹毛求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清除不健康信息,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和家长的强烈要求。
  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潍坊的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仍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
  D.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加剧,使全世界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各国政府不得不出台各种干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
  5.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
  ②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③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④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
  ⑤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⑥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答:                           
  6.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电影《海角七号》取得成功的三个原因。(4分)
  《海角七号》演绎的两场爱情,在影片中交相出现,平行发展,让观众不由自主地随着导演的指引一路走下去,尽管故事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产生的共鸣却颇为强烈,让人持久回味。影片中的音乐更是震撼心灵,无论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题曲《无乐不作》,还是《国境之南》《野玫瑰》等,共14首乐曲,与剧情完美契合,深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音乐梦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写实主义风格表现出来的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色以及对传统的反思和追问为影片增添了厚重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影片的成功给了我们的影视剧制作者一个启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固守和宏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1)                               
  (2)                                
  (3)                                
  7.在某校学生自发开展的为寝室命名的活动中,“致远室”“明志居”等健康、阳光的寝室名纷纷涌出。请你也为自己的寝室命一个名号,并说说这一命名的理由。(理由至少两条,不超过60字)(6分)
  评分标准:名号有文采2分,名号与理由之间的关系表述准确恰当2分,内容健康向上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12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就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