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30字。
  口技
  情景导入
  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口技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的那位艺人怎样?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
  作家作品
  据乾隆《晋江县志》卷一说:“林嗣环字起八,由安溪徙晋江。”又据乾隆《泉州府志选举志》称:“林嗣环,崇祯十五年壬午科(1642年)举人,顺治六年已丑科(1649年)进士。”他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县志》称他:“有风裁,在任多惠政。以拒琼帅府(琼州驻军统帅)执戮番舶之议,尚、耿二潘(清朝派去统治广东一带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共嗾帅劾之,被逮问。慷慨力陈潘兵不法事,由是调耿藩于闽,嗣环落职。”罢官之后,因原籍福建已是耿精忠的辖地,为防备耿的报复打击,他不敢回家,就“寓西湖,日倘徉湖山诗酒间”。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
  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南纪略》和《荔枝话》等书。《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可知他又号铁崖。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
  亦有人认为《口技》是金圣叹所写。早在1962年,聂绀弩先生就宣布:林嗣环抄袭金圣叹的文章被他“捉住”了。聂先生说,林嗣环《秋声诗•自序》(即《口技》)与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第六十五回总批文字大同小异,而金批《水浒》刊行早于收录《秋声诗•自序》的《虞初新志》四十年;又说:“《秋声诗•自序》是康熙癸亥(二十二年)的‘时贤’所作,而金圣叹的《水浒序三》,记时为‘崇祯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去康熙二十二年已四十一年,金氏本人已死二十二年(被杀于顺治十七年)”,著名《水浒》专家张国光先生著文,指出应将《口技》的著作权归给金圣叹,他从行文整体角度,论证了林嗣环抄本拙劣。这个意见,亦未引起足够重视。
  课文题解
  口技: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家四日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课文注译评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2)宾客大宴,于厅事(3)之东北角,施(4)八尺屏障(5),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6)而已。众宾团坐(7)。少顷(8),但闻(9)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10),无敢哗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