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30个字。
第30课寓言四则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王亮
【课文导读】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意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也已暗含其中。
《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也有讽刺意味,但更侧重在引起人们的深思。该寓言通过大起大落的情节,借蚊子因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因而在与狮子交战中取胜。却因被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终被蜘蛛捕食的故事,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实在发人思考。
《智子疑邻》通过一极短小的故事阐述了一个极深刻的道理。该寓言着重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的角度,深刻地教育人们:听取意见,不能看意见是谁提的,而要看意见是否正确,不能因人废言。
《塞翁失马》这则有名的寓言主要通过运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的关系,教育人们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懂得努力将坏事变为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
【学习重点】
1.能够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两则寓言,学会积累文言词语。
2.尝试自主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
1.本文选了两则《伊索寓言》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借此喻彼,借古寓今,借小寓大,具有哲理性和讽刺性。因此,学习中要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喻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喻那些自高自大、得意忘形的人;《智子疑邻》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塞翁失马》则借一连串的事实,告诉人们祸福相依、好坏共存的道理。
2.通过续编或自编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庇护(pì)爱慕(mù)B.俯视(fǔ)乏味(fàn)
C.惭愧(cán)妒忌(dù)D.烟囱(cōng)矗立(chù)
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1)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2)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3)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4)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毁坏)
B.暮而果大亡其财(如果)
C.其家甚智其子(很)
D.而疑邻人之父(却)
4.下列各项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其邻人之父亦云B.近塞上之人
C.人皆贺之D.此独以跛之故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