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450字。•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社科文,完成1—3题。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弘杨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的误解。同样,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较少谈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些人以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的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然而,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了科学精神。甚至有些科学家也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家可能是本专业的专家,但是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未必了解。因此,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包括提高科学家的科学素质。这个命题并不矛盾。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就是科学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有些科学家,比如纳粹的毒气专家,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科学精神所不容的。
  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反,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使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比如传统科普常常把科学神化,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必然是好的,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或者把它当作偶然的技术上的失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对科学本身提出质疑正是科学自身的要求。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的未来。
  1、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所说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作为对二者总结的哲学。
  B.科学素质的高低取决于科学知识的多少和理解的深浅。
  C.这里所说的“国民”就是指“公众”,他们是相对于“科学家”而言的人民大众。
  D.“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就是要让公众理解科学、树立科学精神。
  2、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存在着难与易的关系,树立科学精神是科学学习的最高要求。
  B.科学精神不能用归纳的方法分成若干条目,它体现在科学知识、方法和活动之中。
  C.科学精神不迷信科学本身,因为科学本身也会有失误。并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D.科学精神与社会正义和良知相辅相成,纳粹毒气专家不具备科学精神。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把科学和技术联系起来,就是人们所说的科技,它缩小了科学的内涵和意义。
  B.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相互沟通,相互依存。
  C.科学愈发达,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就愈多。
  D.科学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而且还会损害科学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8分)
  魏其侯窦婴①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①魏其(jī)侯窦婴:观津(今河北境内)人,字王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